传统武术很难实现竞赛化 只能“玩”在亚运吗?
新华社记者李放、王昊飞、张泽伟
《敢死队3》仍在热映,在这个集结了全球一线动作明星的系列电影中,中国功夫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此同时,仁川亚运会武术比赛已决出4金,连续“入奥”失利使得亚运会成为武术项目进行竞技角逐的最高平台,但尴尬的是,即使在这个最高的平台上,比赛现场的观众依然寥寥无几。
自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打”入好莱坞开始,中国武术开始火遍全球,《敢死队》这样的动作片一旦推出也是备受追捧。然而一旦脱离银幕,武术似乎惯性地备受冷落。这“一热一冷”不禁让人感慨,难道武术只能“玩”在亚运吗?
仁川亚运会武术比赛依然分为套路和散手两个分项,套路比赛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形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是体现武术的规律化和艺术化;散手又称散打,为对抗赛,分为不同重量级别比赛,以运动员的拳法、腿法等技术项目评分。
“散手作为将传统武术竞技化的一种探索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其类似的搏击项目较多,其特点并不明显;而套路项目则更类似于艺术体操,观赏性大于对抗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认为,跆拳道、柔道等项目成功的经验之一是礼仪、规则、内涵的简化,所以它们从亚运走入了奥运,而传统武术体系庞杂,仅拳种就有129个,难以简而概之。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李廷奎认为,由于传统武术很难实现竞赛化,譬如鹰爪功讲究击打咽喉,能瞬间致命,类似的拳种不适合比赛,而竞技武术在国际上的认知、认同与传统武术相去甚远,这是导致武术比赛“鸡肋化”而备受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遭受“冷待遇”,但作为起源于两千年前的中国“国术”,武术的价值和意义却依然重大。武术不仅是具有强烈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科体系,而且融合了养生、哲学、阴阳、道德等诸多门类,目前全国参加武术健身的人口总数为7000多万,段位武术习练者超过百万,全球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9名海外人士获得中国武术段位资格。
“动作电影和中国武术在全球受到追捧证明了武术的潜在市场的重要意义,单就武术而言,不仅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体育文化是体育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中国一直过于注重体育实习,而忽视了如何提高体育文化的软实力。“武术比赛应成为提升中国体育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虽然不少地方为发展武术事业做出努力,“武林风”、“武林大会”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层出不穷,但这些活动在常人看来,炒作大于实质,活动更似闹剧。不得不承认当今武术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另一方面却始终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
“不管是否入奥,不管以何种形式,推广和普及才是当今武术事业的关键所在。”解放军武术套路运动员毛朝阳认为,为了比赛而设计一系列打分规则与传统武术的核心是不相吻合的,推广应相融合而非割裂开来。
“瑜伽并没有比赛,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王忠武认为,拯救和推广武术首先要将其塑造成能与美食、京剧、字画等相提并论文化招牌,让群众能像练瑜伽一样将武术当成一种日常娱乐和休闲的体育项目。“我们不能为了推广武术而丢失了其最本质的东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