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管中心王玉龙:武术要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任
一座凉爽宜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中国边陲小城黑河,因全国武术散打人的到来,打破了这里昔日的宁静。2012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聚集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0所体育院校,以及建设兵团、解放军、武警、体协的7支队伍,共46个代表团的近500名散打人。其中包括我国全部散打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这是武术散打新规则正式实施以后,规模最大、阵容最强的全国男子比赛。比赛间歇,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龙接受了记者采访。
定新规 看精彩
中国民间传统武术形式多样而丰富,然而散打被正式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是1989年。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外来对抗项目涌入中国,人们对此类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对市场需求的形势也迫在眉睫。总局武管中心意识到:散打项目要发展必须先改革,要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先进行规范化建设。2011年中心开始了武术散打规则改革。多次召开专家、媒体座谈,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修改规则。陆续在全国通过举办青少年、冠军赛、锦标赛等赛事进行实战演练,随行探讨和研究新规则细节,逐步完善新规则内容。针对搂抱过多、消极进攻、裁判主观因素影响比赛等现象,通过优势胜利、减少暂停、增加分开口令等新规定加以改进和规避。加快了比赛节奏,比赛观赏性强了。在现场采访中接触的教练和运动员,对新规则都能对答如流,研究很透。
王玉龙说,从女子到男子全国比赛现场看,散打新规则的改革是成功的,国家队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下一步,中心将加强对全国散打裁判的培训,使他们对新规则的理解更到位、运用更准确,使散打比赛更精彩,使散打竞赛市场更快地满足大众的需求。
在提及国家散打队的成立时,王玉龙谈到,这也是武术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过去参加国际比赛都是以集训队方式集结训练,队员平时在地方的训练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但是不统一,技术不规范,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国家队成立,集中优势人才,博采众长,统一管理、统一训练,技术突破很快,不但能够迅速增强散打的国际竞争实力,还为全国散打队伍起到了示范作用,对加快项目和竞赛市场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层次 谋发展
谈到如何发展武术散打项目,王玉龙指出,必须整合资源、实施梯次化建设的举措。即广泛培养青少年和民间业余爱好者群体,突出强身健体的作用,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拼搏意识、民族精神教育、纪律礼仪的引导、意志品质的锻炼。为此,总局武管中心开展了武术进校园活动,并推广实施段位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中心正在研究发展青少年散打项目的新方案。其次是强化竞技体育的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武术散打的竞技水平,突出民族精神的传承、加强国家责任和使命意识的培养,以打造国家散打队王者之师为示范,统领全国武术散打项目的发展。第三就是要发展职业散打,这是竞技散打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将中国武术散打推向世界,与国际同类项目对接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国散打与泰拳、空手道、美国拳击都进行过较量,并先后战胜过他们,显示了中国武术的不俗实力。未来,中国武术散打必将成为世界武林的领军者。武术散打的职业化也必将打开武术的新市场、新局面。
增内涵 促繁荣
武术是运动,更是文化。武术的发展渊源决定了在我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武术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机缘。同时,武术作为我们国家、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承担起国家文化建设的重任,王玉龙掷地有声地说。
因此,在谋求发展时,要保留武术的多样性和精华,在继承的过程中,以大武术观念发展武术,让武术不但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手段、沟通交流的方式,还要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平台和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代表。
为此,武术散打从规范化建设入手进行项目梳理,新规使市场更规范,多个大屏幕公开打分使竞赛更公平,梯次化建设使人群更具规模,这是基础。王玉龙强调,武术散打将来要在赛场布置上更讲究文化元素的运用,武术风格特点要有艺术体现,色彩包装中要提升文化韵味,比如中式风格精致的LOGO袖标和特制纽扣做装饰的裁判服装等等,都要体现武术散打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形象。要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对武术散打进行设计包装,统一风格定位,打造武术散打的品牌形象,使其更具厚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