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450人死于格斗台 拳手痴呆症已成职业病

时间:2011-12-16 15:05     来源:未知     作者:dong     

  在海口市举行的“2011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80公斤级半决赛中,中国散打选手上官鹏飞被对手击中头部倒地,经过抢救一直未能恢复意识,且呼吸系统日渐衰竭,前天11点15分,他23岁的年轻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因伤昏迷了42天后,上官鹏飞离开了人世。对于上官鹏飞事件,有专家称这是一次意外,判罚没有问题,专项保险最多赔5万元。


  按照国际标准他不该在台上


  年轻的生命一个又一个消逝在了格斗台上,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至少有450名拳手死于各类拳击运动伤害。格斗台上的你来我往为何具有此等杀伤力?


  如果遵行国际标准,上官鹏飞也许根本就不会站上那场中国散打功夫王争霸赛的格斗台,因为在近半年里他有过被KO(击倒制胜)的记录,本不该在短期内就恢复参赛资格。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严格按标准执行始终都是个目标。


  相对来说,拳击界对拳手的保护更落到细处:如果选手被KO(击倒制胜)过,半年内不得参加比赛;如果选手被TKO(技术性击倒),则在100天内不能参赛。而上官鹏飞,几个月内在比赛中被KO过3次,理论上,不应参加此次比赛。而且更多的专业人士还在呼吁应提高标准,增强对选手的保护。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为例,从2001年6月开始,所有在该州注册的澳大利亚籍职业拳手每三年必须进行一次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费用需拳手自理),只有在体检报告“绿灯”的情况下,他们才能被获准参赛。


  建议之声五花八门。美国的生理工程师霍奇提议,拳击手套的衬里应当加厚,这么做能减少对拳手的伤害。德国的神经外科医生鲍里尔·赫姆则认为,无论是哪个等级的拳手,他的参赛频率都需被监控,而且还应在赛前增加体检,其中包括检查眼睛、拍摄头部和颈部的X光片等。当然,还有人对拳击场以及综合格斗领域每回合的比赛时间提出质疑,“每回合3分钟太长了,不利于拳手恢复状态,为了避免过于疲劳,应该把每回合的时间缩短到2分钟。”


  格斗职业病:“拳手痴呆症”


  似乎,只要运动不止,那类似的悲剧就难有终结的一天——不过,格斗台上你来我往的拼杀到底是怎么“害人性命”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大家仍需科学看待。


  生理力学专家曾对拳手的出拳力度进行过测量,哪怕在业余拳击界,一拳之力度也可超1000磅(约454公斤)(约454公斤),在如此重击之下,人的脑壳再是坚固也会在短时间内变形,而大脑就会像蛋黄在蛋壳内晃荡一样在脑壳里晃动。此时,人的神经细胞及血管可能因而扭曲、拉伸甚至破裂,而头骨较硬的地方也可能使脑部受伤。大脑受伤后也会肿起,但因脑壳内的空间极有限,这就会造成极大的危险——外脑细胞一旦受损,就将难以复原。


  外脑细胞受损,那是比较严重的情况,而根据美国拳击医师协会的健康指南,他们认为哪怕是轻度撞击,在日积月累之后,拳手的大脑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退化。其实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便发现,头部反复遭到击打可能会使拳手的大脑退化。而后来这种病症就被称为“拳手痴呆症”,症状主要是步履蹒跚,言语含混以及思维迟钝等。


  众所周知,被帕金森症缠身的拳王阿里早已不复往日风采,但根据其早年私人医生后来的回忆,在职业生涯晚期,阿里的状况就已不佳,比如语速越来越慢、反应迟钝等。而美国的神经外科医生也指出,在阿里参加职业生涯最后两场比赛时,他的眼手协调能力明显衰退,较普通人下滑得更为明显。


  如果说“拳手痴呆症”是格斗场上的职业病,那为什么它又属于偶发事件呢?对此,美国拳击医师协会也给出了解释:当头部遭外力冲撞时,大脑的晃动幅度与颈部的构造关联紧密,颈部越粗短强壮,拳手的大脑就越安全。不过美国拳击医师协会也提醒,人体颈部的“消灾”能力是有限的,比赛越进入到后几回合,拳手头部受创几率就越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比赛中的严重伤害事件大都发生在后半段的原因。”


  名词解释:脑震荡


  在有直接身体接触的运动中,比如拳击、综合格斗、橄榄球、足球等,每个赛季中约有52.6%的运动员都会发生脑震荡这样的运动伤害。脑震荡是一种脑部伤害,它的症状可能是暂时的,也有可能是永久性的。一般来说,脑震荡的起因是撞到了头部,不过因暴力性接触而使头部发生剧烈晃动也会引起脑震荡。


  在有直接身体接触的运动中,因为运动特性使然,所以运动员就有更高几率遭遇脑震荡。如果在比赛中听之任之没有判断准身体状况,他们就有可能陷入到昏迷状态。脑震荡也不仅仅是运动员的“专利”,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如此意外。起床时不慎跌跤,头砸到了床头柜,这时候你就有可能脑震荡。
 

顶一下
(6)
66.7%
踩一下
(3)
33.3%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