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校生源紧张 中华国粹抵不过跆拳道空手道
寻找城市里的武生
“武术生源真够呛!现在愿意学习武术的孩子越来越少,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上海长青学校陈指导如此抱怨道,“我们得好好反思为什么我们的传统国粹都不敌什么跆拳道、空手道了,如今几乎没有孩子是一开始就自愿来学的,支持的老师、家长真的很少。”
据陈指导介绍,如今的孩子们读书压力越来越大,基本没有孩子会自愿提出想练武术。
而现在的政策也对武术学校选拔人才也相当不利,外地孩子(非上海户口)在上海是不能念高中的,即使武术成绩全市第一也无济于事。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立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习武?
一说到武术,大家马上会联想到电视剧里各路武林高手在空中飞来飞去,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各路明星在脑海中忽闪而过,刀光剑影间胜负已分。毫无疑问地说,武术是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的瑰宝。
不少热血男儿之所以钟情于武术是希望自己更具阳刚之气,在拥有健美的体魄的同时身手不凡。而那些女孩子,为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也选择习武,在特殊情况下以防万一。这些都是练武的优势。不仅如此,学习武术还有更多潜在的、深层的好处。
首先,武术作为一项从体能训练开始,慢慢技术难度升级的运动,需要功夫的日积月累,慢功出细活。因此,练武在极大程度上磨练了人的意志,使孩子从小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习武,中学阶段开始出成绩。通过这人生最关键的十年成长期的训练,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在一些特殊、甚至是恶劣的环境下,适应能力会比没习武的同学强很多。因为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掌握各种复杂的武术技巧和武术套路需要反复、坚持不懈的练习,这些对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抗打击能力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使他们拥有比平常人更甚一筹的克服困难的意志。
其次,武术训练对优秀的人格及宠辱不惊的性格养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家都知道练习太极可以调心静气、放松心情。其实不止太极,只要是习武有了年头的人会更善于观察,遇到突发事件沉着冷静。换句话说,他们在对手出招时不会急于反击,见招拆招才是上策。
也许很多人在一提到武夫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莽夫,其实不然。,一个优秀的武者一定具有良好的武德,从不轻易出手,除非是除恶扬善。可以说,武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的敏捷度和警惕性。所谓武力太柔则虚,太刚则莽,武术是平衡柔和刚的,如同平衡人们性格中的急和散一样。因此,习武之人必定是刚柔并济、不急不躁,在技术与体能进步的同时,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也在提高。生活中,他们具备助人为乐的品德,在各个方面勇攀高峰。
武生是否就没有出路?
如今,读书是孩子们的唯一重任。当然,课余练练乐器,下下围棋看上去也挺高雅。如果孩子的特长是体育运动,那说出去似乎有点上不了台面,往往被人嘲笑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忽视体育,武术是中华国粹这一说似乎没几个孩子知道了。
在今年1月16日揭晓的2010年度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中,《白云之帆》表演团队获未名人士精神奖。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观众们记住了帆上变幻的笑脸、跨栏、跷跷板、山峦、海鸥,为之惊艳。一片片白帆上,承载着武校孩子们美好的“飞天梦”。
去年11月12日夜,广州亚运会开幕后,《白云之帆》节目导演张大超、范逸文在候场区后台热泪盈眶,双手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地跪在孩子面前。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认为,如果这个节目(《白云之帆》)观众只有鼓掌,就是失败,只有观众惊叫才算成功。武校的孩子们做到了,他们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行动完成了这个看似比登天还难的节目,孩子们身上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就读河南少林寺边的塔沟武校,平均年龄不到20岁。从
演员赵明回忆道,开幕式帆架高
“虽然说刚上去不适应,但心里还是想坚持一下,毕竟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首次训练,有人呕吐,据说还有人吓得尿了裤子,但没有一个人退出。试想换成是城里孩子来表演,又有几个能胜任呢?
其实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28名塔沟武校的孩子就曾跟随张艺谋出现在“北京八分钟”的表演现场。随后,2180名塔沟学生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从“地球”到“白云”,武校的孩子们先后参与了上海特奥会、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多个重大活动。
可以说,武术这项特长在河南很风光,武校的孩子出路真的不错。然而在上海这样一个海纳百川的大都市,习武的孩子会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