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C签约选手超400 “大规模”何保精彩成关键
UFC有多“大”?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根据官方的花名册,目前UFC签约选手共计402人(包括被裁掉的16名选手),特别是随着近来Strikeforce的合并以及女子量级的建立,再加上两年前WEC的收购以及“终极斗士”的大面积展开,这一规模已经是09年时候的两倍有余。
选手数量的暴涨,体现出来的首要问题就是赛事安排。目前UFC每年举行的赛事数量接近40场,已经接近了“每周一赛”的饱和密度,但据估算,饶是如此之高的比赛频率,每位选手每年能够上场比赛的机会不足两次。比赛机会少,就意味着收入来源受到限制,导致很多底层选手往往入不敷出。而反观UFC方面,由于每个月都要向所有的签约选手发放一些基本工资,这些得不到比赛机会的选手就相当于是在吃空饷,以至于造成了很大一笔额外开支。
因此,除掉这部分战绩一般、无法上场比赛进而带来丰厚利润的底层选手,就成为了UFC本次大规模裁员的初衷所在。“100人”的规模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是粗算一下其实只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再加上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女子雏量级以及全世界开花的“终极斗士”选秀活动,UFC最终依然可以轻松保持在接近400名选手的规模。
KO/降服率逐年降低
UFC有近400名签约选手,每年比赛数量约500场,但是其中KO与降服的比重有多大呢?据相关数字统计,两种情况加在一起只有不到60%,而且这还是几年前的数据。作为最能调动拳迷情绪,最能体现出综合格斗精髓的“终结时刻”,其逐年走低的趋势无疑令观赏性大打折扣。为此,UFC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比赛终结率的措施,除了每次赛事后都会选出最佳KO与最佳降服发放分红,更是在“终极斗士”中承诺,每出现一次KO或降服,即可以拿到一份额外奖金。
即便如此,终结对手的比率依然不见上涨,究其原因,还是选手过多惹的祸。由于每位选手的登场此处一年不过两三次,如果输掉比赛,何时能再次登场都是个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排名靠前的选手,一朝失手将无缘冠军战,再等一个轮回恐怕已是三年之后的事情,正是因此,现在的UFC比赛越发保守,防守反击流大行其道,毕竟谁都想稳中求胜。但问题是,MMA比赛终究是要让拳迷来观赏的,当场外因为沉闷的比赛过程而嘘声四起时,近期影响的是赛事票房收入,远期更无益于吸引新拳迷的加入。
裁员毫无疑问成为了一个治标又治本的解决之道,选手数量的减少可以加速赛事的运转,提高出战频率,一次的失利不在意味着“千年等一回”的悲剧结果,从而也更能激发选手在场上的进攻欲望,提高KO、降服的出现比率。同时,裁掉那些打法沉闷的保守派,更是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提升比赛观赏性的方法,因此,这也就成为了一些大牌选手意外出现在裁员名单上的原因。
保住饭碗的方法是“进攻”
分析乔恩-菲奇的职业战绩,31战24胜,胜率达到了77%,但值得注意的是,24场胜绩中有14场是判定获得,而且其过程令人昏昏欲睡,“叫好不叫座”是拳迷们对他比赛风格的普遍评价,白大拿用其开刀的想法恐怕早已有之。UFC155中与“柔术大师”德米安-玛雅的一战无疑成为了导火索,原本被期待能上演一场精彩的缠斗大战的比赛,却因为菲奇整场的被动表现而毁于一旦。最后一致判定的结果不仅为其战绩中又添一场败笔,更是让怀特找到了下手的最好时机。
“乔恩-菲奇”加“100人”,两个关键词一时间令现役UFC选手人心惶惶,放佛自己的名字已经被写到了下一张裁员大名单上,对此,白大拿表明了他裁员的标准:“如果不想被解雇,就把每场比赛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战”!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再明确不过:要想保住饭碗,就拼命地进攻,只有打出精彩比赛的家伙才够资格留在UFC!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白大拿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UFC157中丹尼尔-贝穆德斯VS麦特-格雷西这场比赛虽然也是判定结束,并且麦特-格雷西输了,但我向你保证他绝对不在这100人的名单内,相反,我下次还会给他安排一场主赛打,这场比赛没有输家”。
不过尽管白大拿一再强调精彩的比赛是重要参考因素,但对于一名职业选手来说,取胜依然是首要的条件。同样以乔恩-菲奇为例,他在UFC153中判定战胜巴西小将埃瑞克-席尔瓦后并没有被解雇,虽然当时白大拿可能已经下定了决心,但是裁掉一名取胜的选手显然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要想在UFC长久地生存下去,获胜与积极的打法风格是必须要至少占其一的,而且相对来说,出彩的比赛更容易获得青睐,而如果只求获胜,那么起码场面也不应该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