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男子拳击摘头盔 医学称脑震荡降低43%

时间:2016-03-10 20:44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施绍宗     

1984年-2012年奥运会,奥运拳击戴头盔比赛。

  男子拳击选手即将跟头盔说再见了。

  国际拳联改革举措终获认可

  国际拳联终于在32日发表声明确认,里约奥运会男子拳击比赛中选手将不再佩戴头盔,而女子选手将沿用以往的规则继续使用头盔。实际上,国际拳联改革还是比较慎重的,从2013年的阿拉木图世锦赛开始,国际拳联就规定所有男子比赛中选手不再佩戴头盔参赛,但当时对2016年奥运会拳击比赛是否去掉护具尚未有定论。经过几年的实践,国际拳联的改革举措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去掉护具后的比赛安全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

  摘掉头盔脑震荡率降低43%

  其实, 从1904年拳击第一次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至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前,所有的业余世锦赛和奥运会拳击比赛的拳手都不戴头盔,只穿背心。无论是拳王阿里还是福尔曼等奥运会冠军,都遵循这样的比赛规则。直到1984年,当时的国际拳联(AIBA)受到美国医学委员会禁止拳击的警告,匆忙作出了拳手必须戴头盔比赛的决定。至今为止,这种规则已延续了8届奥运会,但拳击界对头盔对选手的保护作用一直有分歧意见,行内有不少人认为头盔未必真能保护拳手,反而会让拳手因为可以承受更多的头部重击而让比赛延续更长的时间,从而使得拳手头部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头盔会影响选手的视线,对于选手的下巴也没有任何保护。

  近年,在国际拳联主席吴经国的大力倡导下,国际拳联职业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拳联对拳手在比赛中的保护问题进行了重新的研究与反思,20136月,国际拳联根据医学研究部门的研究数据,首次提出在比赛中去掉头盔并形成了决议。201510月在多哈举行的拳击世锦赛上,吴经国详细阐明了奥运拳击脱掉头盔的科学依据和重要意义。这时,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比赛脱掉头盔已成大势,余下的就是待国际奥委会在执委会上表决通过了。

  这一成果是在国际拳联医学与科学委员会同国际奥委会(IOC)医学与科学委员会共同努力,经过多年调研后取得的。据悉,最新数据显示,自男子拳手在比赛中摘掉头盔以来,男子拳击的脑震荡率降低了43%。而奥运会体系拳击比赛虽然去掉了头盔,仍然与职业拳击有很大区别,国际拳联的职业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其创建的两大职业比赛WSB(世界职业团体赛)和APB(世界职业个人赛)上。

  简称为AOB的奥运会体系拳击比赛,亦即包括奥运会、世锦赛、洲锦赛和大洲的综合性运动会等3回合3分钟赛事,与职业拳击比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比赛,如WSB(世界职业团体赛)和APB(世界职业个人赛),都是采用多回合制的强调重击与进攻的减分制规则,而简称为AOB的奥运会体系拳击比赛由于是赛会制比赛,参赛选手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单淘汰比赛直至决出冠军,只能采用少回合比赛,从而具有所谓的“业余”性质。

  “两栖”选手

  也须“两副笔墨” 

  当然,“业余”的提法是过去的概念,现在国际拳联就连在自己组织的名字中也去掉了“业余”两字。这两种不同规则的比赛必然导致不同的战术打法要求,一方面是“业余”选手在转去打职业比赛时需要“转型”,另一方面,职业选手要去打奥运会体系比赛同样也需要“转型”。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传统职业拳击比赛选手身上,就连国际拳联那些“两栖”选手,在完全适应了职业比赛规则并取得佳绩后,也面临要有“两副笔墨”的要求,最明显的就是去年获得了APB49公斤级世界金腰带的来自广东队的名将吕斌,他在第67届保加利亚国际拳击邀请赛中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打法更能体现职业比赛的要求,但保加利亚国际拳击邀请赛的规则是AOB的规则。而在去年与吕斌一道获得APB世界金腰带的队友张家玮却在这一比赛中夺冠,显然,张家玮讲究速度与频率的打法是两边都能适应,这也提醒了中国拳击的管理层,吕斌与张家玮这两位在国际拳联职业个人赛中成为拳王的奥运选手,在奥运会上的冲金难度并不亚于夺取国际拳联自己体系的职业金腰带,毕竟这是两种不同规则的比赛。

顶一下
(4)
80%
踩一下
(1)
2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