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为何不会选择APB:传统拳击胜率高 可选对手
职业拳击在中国越来越火,属于传统职业拳击的邹市明将于
自选对手增大取胜几率
明星打传统职业拳击有保障
国际拳联主席吴经国的改革,关键是从商业利益出发创办国际拳联体系的职业拳击比赛,并将奥运会拳击比赛与职业比赛对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以解决奥运冠军选手为金钱转打传统职业拳击的问题。问题是,如果APB(国际拳联职业拳击赛)给拳手收入无法超过传统职业拳击比赛,那么吸引力还是不会超过后者。从目前来看,APB有比较稳定的收入,而传统职业拳击的收入则明显分化,只有那些有实力、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级拳手才能从市场中获得巨额报酬。假如当初APB已经出台,而两届奥运冠军邹市明可以自由选择的话,他会怎么选?
有人断言,邹市明绝对不会去打APB。理由是,邹市明在他的“奥运拳击”时代虽然也有在某些场次被适度关照过,但这种在比赛中的受“关照”毕竟不能与传统职业拳击的“关照”相提并论:首先是两者赛制不同。“奥运拳击”是锦标赛的赛制,即以赛会制的形式将选手集中在一起以多轮单淘汰赛最终决出冠军,而传统职业拳击的赛制是单场排名制,这种赛制的最高级别是世界四大传统职业拳击组织的世界金腰带争霸战。显然,赛会制的多轮单淘汰制本身并不适用于商业性比赛,传统职业拳击的“单场排名制”经过上百年历史,能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必然有其道理,这种赛制又与传统职业拳击的核心——比赛推广人制度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由于传统职业拳击的各个组织没有垄断性,与各个比赛推广人一样都是竞争关系,因此传统职业拳击符合商业社会的价值观。由比赛推广人进行市场运作的 “单场排名制”比赛必然具有明确而公开的“立场”,即这一比赛的重头戏必定有这一比赛推广人的重要签约选手,比赛推广人必然会以各种手段去力争甚至保证自己的签约拳手赢下比赛,包括赛前和赛中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赛前手段包括选择对手,这是传统职业拳击比赛特有的东西,赛会制的多轮单淘汰制很难做到选择对手,即使在抽签上做手脚,也只能做在第一轮的上下半区,意义其实不是特别大。不要说是一般的排名赛可以选择对手,就算是金腰带争霸战也可以选择对手,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在同一个组织中选择对手,一是在不同的组织中选择对手,而各大传统职业拳击组织出于竞争也会争抢有实力的比赛推广人,从而临时变通,并与比赛推广人达成某些私下协议。而赛中手段主要是靠裁判,比赛推广人要保证自己的商业利益,裁判有分寸的适度帮忙必不可少,这是传统职业拳击的众多“潜规则”之一。
APB赛制决定参赛多是强手
拿奥运冠军比拿金腰带难
说到这里,读者大概就能明白,为何邹市明在转入职业拳击后,比赛推广人总是为邹市明选择一些很弱的对手,起码前4场的对手是“鱼腩”,后两场随着邹市明的不断进步,对手也逐渐增强。应该说,比赛推广人的这种策略是完全正确的。邹市明的比赛推广人、美国的“顶级”公司是目前世界最有实力与能耐的职业拳击推广公司,该公司能通过各种运作手段在7场比赛之内将邹市明送上世界拳王宝座,并让他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拳王头衔,但邹市明如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与实力,就必须与拳迷认可的最强实力的对手进行较量。而邹市明已表态说自己不但要拿下IBF的金腰带,还要挑战另外几个组织的金腰带并统一拳王,之后甚至升体重去打更高体重级别的比赛。
其实,邹市明当时拿“业余时代”的奥运冠军要比到传统职业拳击拿世界金腰带的难度大得多。为何他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也不会去打APB?还有另外的理由。国际拳联体系下的职业拳击个人赛,虽然是面向观众与市场的商业性比赛,但国际拳联在设计APB的赛制时,更多地仍然是以锦标主义为中心,此外,国际拳联进行商业开发的职业拳击比赛并没有像传统职业拳击那样是以比赛推广人为主导者,国际拳联才是主导者。APB在赛制上是创新的“单一级别8强双败淘汰排名单场延续赛”,这是一种混合了多种形式的赛制,看上去是照顾了市场与锦标两头,实际上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对邹市明这种大牌明星来说,这种赛制不能为自己提供各种保障,每个级别的8强都是很强的选手,邹市明可能第一场就“栽”;其次,APB这种赛制的好处是比赛都有计划,拳手都有报酬保障,但单一的级别以及重复的比赛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这对比赛的市场开发是不利的。应该说,APB对名气不大的拳手有吸引力,像吕斌这种有实力但名气不大的拳手,APB是合适的选择,但对邹市明则没什么吸引力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APB将来必然要进行赛制甚至全方位的改革,从APB的设计来看,国际拳联在职业拳击的市场开发上还有太多东西要学,否则难以撼动传统职业拳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