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电影好莱坞最吃香 《斗士》冲击奥斯卡大奖

时间:2011-02-17 14:04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秩名     

《斗士》 两主演曾登上《体育画报》封面

许多导演和演员的固定组合,都有其一定的道理。比如,马丁·斯科塞西经常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因为后者给导演热衷的硬汉角色增添了一份细腻与敏感;比如,蒂姆·波顿与约翰尼·德普合作,因为后者总能将波顿脑海中那些古怪的角色具象化。

  但大卫·O·拉塞尔和马克·沃尔伯格可不是个常规组合。说得好听点,这就是个艺术家坏男孩的组合。拉塞尔是个吹毛求疵、脾气火爆的作者型导演,而沃尔伯格则曾是出名的少年颓废派代表,打过架,进过监狱。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人凑在一起,不仅合作了好几部电影,私底下还成了朋友。

  去年12月北美上映的《斗士》,便是拉塞尔与沃尔伯格精诚合作的一部佳作。影片得到评论界一致的认可,提名金球奖最佳影片,更被视为冲刺奥斯卡桂冠的有力竞争者。

  非常规的导演、演员组合

  《斗士》讲述了绰号爱尔兰人的拳击手米奇·沃德(沃尔伯格饰)成为世界次中量级拳王的真实故事。米奇同父异母的兄弟迪安·爱克兰德(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曾是一名颇具天赋的拳击手,却因为毒品而一蹶不振。后来,重新振作的他监督沃德进行各种训练,最终帮助他赢得了拳王桂冠。

  不像其他讲述小人物奋斗的拳击电影,《斗士》将更多的笔墨花在主人公背后家庭责任与个人志向间的矛盾。在一幕幕拳击训练和比赛画面之间,镜头对准了围绕沃德一家的几个成员,包括刚愎自用的母亲(梅丽莎·丽奥饰),以及与一家人意见不合的沃德女友(艾米·亚当斯饰)这是沃尔伯格与拉塞尔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沃尔伯格完成了他长久以来想扮演沃德的心愿,而拉塞尔则终于走出了上一部作品(2004年《我爱哈克比》)失利的阴霾。《洛杉矶时报》写道。

  沃尔伯格为《斗士》的投入毋庸置疑。四年多前,他便开始筹划这个想法,在自家后院造了一个拳击赛场,并向沃德许下承诺,一定要将他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他甚至邀请爱克兰德和沃德搬到自己的豪宅,指导他训练。四年来,沃尔伯格始终坚持训练,即便当影片的投资方犹豫不决,即便当马特·达蒙、布拉德·皮特等演员相继退出该项计划。

  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再次变回《机械师》时的瘦弱

  直到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后,影片在被迫缩小制作规模后才正式开拍,成本仅2000万美元。我没有拿一分钱,我不在乎……”沃尔伯格说道,有许多我拿了薪酬,却后悔自己拍了的电影。现在,终于有了可以引以为豪的作品了。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原本打算执导《斗士》,却最终选择了另一部相同类型的影片《摔跤手》。沃尔伯格发现,自己此前常向朋友拉塞尔咨询关于《斗士》的意见,于是干脆请他出任了导演。

  在《斗士》之前,沃尔伯格和拉塞尔曾合作过关于海湾战争的喜剧类剧情片《夺金三王》,以及形而上学的黑色喜剧《我爱哈克比》。拉塞尔在这两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都曾与演员发生过冲突,但奇怪的是,他与沃尔伯格倒非常默契。我觉得我们的合作就好像一件乐器,拉塞尔说道,我们开始学会怎么用它了。

  拉塞尔在片场的火爆脾气众所周知。他会无休止地拍摄同一场戏,用近乎挑衅的方式激发演员更好的表现。他在《我爱哈克比》拍摄片场和老演员莉莉·汤姆林吵架的视频曾在网上广为流传,而拍摄《夺金三王》时,他又差点和乔治·克鲁尼干起架来。

  很难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与其他演员总是难以相处的拉塞尔,却能和沃尔伯格一拍即合。从专业角度而言,拉塞尔说他很欣赏沃尔伯格那种语调柔软,却潜藏着力量的表演方式。从个人角度而言,身为知识分子的拉塞尔似乎很喜欢沃尔伯格塑造的蓝领人士。而在沃尔伯格看来,拉塞尔很具指导性。在拍摄《夺金三王》时,沃尔伯格对于一场哭戏感到很紧张,拉塞尔便干脆自己演了一遍给他看。于是,以后每当他对戏产生困惑时,便会对拉塞尔说:兄弟,你得演一遍给我看看。

  最适合搬上大银幕的体育赛事

  《斗士》的成功,除了影片本身的高质量,也离不开拳击这一题材在好莱坞的吃香。

  超级碗也许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体育赛事,棒球也许是每年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但在大银幕上,只有一项体育是绝对的王者——拳击。

  奥斯卡评委会对这一题材的青睐,始于1932年。当年,华莱士·比里凭借在《舔舐情深》中饰演的一位为了儿子重回拳坛的拳击手获得了当年的影帝殊荣。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的《洛基》捧回了1977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罗伯特·德尼罗凭借1980年《愤怒的公牛》首次问鼎奥斯卡影帝殊荣。克林特·伊斯特伍德2004年的《百万美元宝贝》一举夺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希拉里·斯万克)和最佳男配角(摩根·弗里曼)。此外,丹泽尔·华盛顿、威尔·史密斯也曾凭借《飓风》和《拳王阿里》分别获得过影帝提名。

  在专家看来,由于拳击本身提供了其他体育所不具备的高度戏剧性,再加上它的比赛场面相对其他团队体育而言更容易被镜头呈现,拳击一直是最适合搬上大银幕的体育赛事。

  和棒球、足球、篮球等现实中更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相比,拳击运动是在一个更简化的舞台上进行,电影评论人史蒂芬·法勃说道,这使得它比其他大型体育赛事更具备戏剧性。因为在足球或橄榄球比赛中,团队往往比个体更重要,而只有当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体身上时,才会有更剧烈、更引人入胜的戏剧火花产生。

  而一些诸如犯罪、堕落等与拳击相关的元素,往往能制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故事。拳击本身就和黑色电影很契合。黑色电影历史学者艾伦·K·罗德说道,因为黑色电影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主人公明知他自己做的事情是错误的,他们还是会做,无论是出于欲望,还是金钱。拳击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不过,和《洛基》、《愤怒的公牛》等传统拳击影片相比,《斗士》和七年前的《百万美元宝贝》都对该题材有所创新。相比拳击手本身,《斗士》更铺展了包括家庭、地区在内的背景环境。影片前几幕,便为观众勾勒出一个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幸落伍的工业小镇,正是这个贫穷、高失业率和犯罪率的社区背景,为主人公的故事埋下了扎实的伏笔。

顶一下
(26)
78.8%
踩一下
(7)
21.2%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最新评论